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(醫學與藥物)息肉 大腸癌癌前病變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shineh    時間: 2021-8-16 10:02 AM     標題: (醫學與藥物)息肉 大腸癌癌前病變

息肉 大腸癌癌前病變

大腸癌為急速增加之癌症,尤其年輕族群須要非常注意的,早期發現可以改善治療的成果。新光醫院院務顧問楊國卿表示,息肉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,經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並切除息肉,部分息肉/癌症無法在單一次篩檢發現,更頻繁的篩檢可以提升效果,改變生活方式可以減少息肉/癌症的發生。
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,在台灣地區,大腸癌發生、死亡人數,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,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。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,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,217人,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2.9人,95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,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,發生人數已超過15,000人,107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.8人,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2.5%。而死亡人數從84年的2,469人,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3.3人,107年已增至5,823人,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4.9人,標準化死亡率上升12%。

大腸息肉與大腸癌密切相關,80-90%的大腸癌來自於大腸腺瘤性息肉,大腸息肉是明顯之癌症前期病變,減少息肉之發生或早期切除息肉可以有效地減少大腸癌之發生。

大腸癌的症狀:1.早期無症狀;2.遠端(左側)大腸,大便形狀改變或排便習慣改變、解血便;3.近端(右側)大腸,不明原因貧血或體重減輕;4.轉移腫瘤之症狀,腹部硬塊、腹水,肺或骨頭轉移。

產生大腸息肉/癌症之危險因素可分為基因(先天)因素、環境(後天)因素。

基因因素:1.遺傳病例(<10%);2.家族性病例(25%),一等親有一個病例,危險性為1.7倍;一等親有兩個病例,危險性更高;3.散發性病例(70%),與外在因素關係更密切。

環境因素:糖尿病、肥胖、高脂肪飲食、低纖維食物、缺乏運動、飲酒過量、抽菸、大腸慢性炎症(潰瘍性大腸炎等)。

改變生活方式,克服環境因素:1.定期運動,避免久坐;2.避免肥胖;3.高纖維食物:水果、蔬菜、粗製穀類;4.低脂肪、少紅肉食物;5.戒菸;6.避免飲酒過量;7.藥物預防(chemoprevention)。

大腸癌該如何治療:一.內視鏡切除:限早期癌;二.外科切除;三.轉移癌之治療:1.肝臟局部轉移:外科切除、酒精注射、放射頻燒灼,2.化學治療、3.標靶治療、4.放射治療。

目前補助50-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;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,若有問題可洽詢各地衛生局(所)或健康服務中心。

台灣新生報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w3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